服务热线:133-7842-0956

logo

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全面解析新加坡 IMDA 认证:从政策要求到落地实操

2025-09-27
259 作者:CST
在全球化贸易中,产品要进入特定国家或地区市场,往往需通过当地权威机构的认证,新加坡的 IMDA 认证便是如此。IMDA(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即新加坡信息通信媒体发展局,其推出的 IMDA 认证,是保障新加坡通信网络安全与用户权益的重要门槛,所有计划在新加坡销售或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电信终端、信息技术设备及多媒体设备,都必须通过该认证。下面,我们将从认证核心信息、详细流程、关键注意事项等方面,全方位解读 IMDA 认证。

一、IMDA 认证核心信息

(一)认证性质

IMDA 认证并非简单的形式审查,而是对设备多方面技术标准的严格把控。其核心目的是确保设备符合电磁兼容性(EMC)、电气安全、无线电频谱管理等关键技术要求。电磁兼容性方面,要避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对周围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同时也要能抵御来自外界的电磁干扰,保证自身稳定运行;电气安全则直接关系到用户使用安全,防止设备因电气故障引发触电、火灾等危险;无线电频谱管理则是为了规范设备对无线电频谱的使用,避免不同设备之间因频谱占用问题产生信号冲突,保障新加坡整体通信网络的有序运行,最终实现保障网络安全和用户安全的目标。

(二)适用产品范围

IMDA 认证的适用产品范围广泛,涵盖了多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设备类别,具体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 无线通信设备:这类设备是现代通信的重要载体,包括手机、Wi-Fi 路由器、蓝牙设备、4G/5G 终端、无人机遥控系统等。其中,手机作为人们日常必备的通信工具,其通信性能、信号稳定性等都需通过严格检测;Wi-Fi 路由器和蓝牙设备则在无线局域网和短距离数据传输中发挥关键作用,对其射频性能和兼容性要求极高;4G/5G 终端是实现高速移动通信的核心设备,直接影响用户的网络体验;无人机遥控系统则涉及到无线信号的精准控制,关系到无人机飞行安全。

  • 电信终端:主要包括固定电话、调制解调器、交换机等。固定电话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仍是部分场景下重要的通信工具,其通话质量和信号传输稳定性需符合标准;调制解调器是实现网络接入的关键设备,负责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相互转换,其性能直接影响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交换机则在局域网中起到数据交换和分发的作用,对网络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 信息技术设备:涵盖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路由器、光纤设备)等。服务器是企业和机构数据存储与处理的核心,其运行稳定性、数据处理能力和安全性都有极高要求;计算机作为个人和办公常用设备,其硬件性能、软件兼容性以及电磁兼容性等都需通过认证;网络设备中的路由器和光纤设备,分别在数据路由转发和高速光纤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影响重大。

  • 多媒体设备:主要包括数字电视机顶盒、广播接收设备等。数字电视机顶盒是实现数字电视信号接收和解码的关键设备,直接影响用户的电视观看体验,其信号接收能力、解码速度和画质输出都需符合标准;广播接收设备则负责接收广播信号,保证用户能清晰收听广播节目,对信号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有一定要求。

(三)认证类型划分

不同类型的设备,其技术特点和使用场景存在差异,因此 IMDA 认证也划分了不同的认证程序,企业需根据设备类型选择对应的认证类型:
  • 简化设备注册(SER):适用于手机、路由器等消费电子产品。这类产品通常生产规模大、技术相对成熟且更新换代较快,采用简化的认证程序,既能保证产品符合基本标准,又能提高认证效率,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 增强型简化设备注册(ESER):主要针对蓝牙、RFID(射频识别)、无线麦克风等短距离设备。这类设备的通信距离较短,但其射频性能和抗干扰能力仍需严格把控,ESER 认证在 SER 认证的基础上,针对短距离设备的特性增加了部分检测项目,进一步确保设备在短距离通信场景下的性能和安全性。

  • 通用设备注册(GER):适用于基站、对讲机等专业设备。基站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覆盖范围、信号强度、通信容量等技术指标直接影响整个通信网络的质量;对讲机则在特定行业(如公安、消防、物流等)中用于专业通信,对通信距离、信号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有较高要求。GER 认证程序相对复杂,检测项目更为全面,以确保这类专业设备能稳定、可靠地运行。

二、IMDA 认证详细流程

(一)准备测试报告与技术文件

准备齐全、规范的测试报告与技术文件,是顺利通过 IMDA 认证的基础。企业需按照要求完成相关测试,并整理好各类技术文件,具体内容如下:
  1. 测试项目

    • 射频性能测试:主要检测设备的频率、功率、杂散辐射等参数。频率需符合新加坡规定的通信频段,避免出现频率偏移现象;功率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要保证设备的通信距离和信号强度,又要防止功率过大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杂散辐射则是指设备在正常工作频率之外产生的无用辐射,需严格控制在标准限值以内,以免影响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 电磁兼容(EMC)测试:遵循 EN 55032/CISPR 32 标准进行测试。该标准对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以及设备对外部电磁辐射的抗扰度都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测试确保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污染。

    • 电气安全测试:依据 IEC 62368-1 标准开展。该标准涵盖了设备的电击防护、防火防护、过热防护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测试保障用户在使用设备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止因设备电气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 SAR 测试:主要针对移动终端(如手机)。SAR(比吸收率)是衡量人体吸收电磁辐射能量的指标,该测试旨在确保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在安全范围内,保护用户身体健康。

  2. 需提交的英文版文件

    • 申请书:需详细填写产品型号、技术参数等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完整,为 IMDA 审核人员提供清晰的产品基本信息。

    • 产品规格书:包含电路图、射频参数等关键技术资料。电路图能直观展示设备的电气结构,便于审核人员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射频参数则是评估设备射频性能的重要依据,需详细、准确列出。

    • 英文用户手册:手册中需包含合规声明,如 “Complies with IMDA Standards”,同时要详细介绍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方便用户正确使用设备,且符合 IMDA 的文档要求。

    • 测试报告:包括 RF(射频)、EMC(电磁兼容)、安全测试等方面的报告,测试报告需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报告内容需完整、准确,能充分证明设备符合 IMDA 的技术标准。

    • 标签设计:标签尺寸需严格按照 17mm×9mm 的要求设计,且必须包含经销商注册代码。标签是设备通过 IMDA 认证的重要标识,便于监管部门和用户识别设备的合规性。

    • 设备照片:需从多角度拍摄设备照片,清晰展示设备的外观、接口、标识等信息,确保审核人员能全面了解设备的物理特征。

    • 附加文件:对于带有 2G/3G/4G 功能的产品,需提供 NB 证书;若设备中含有嵌入式模块,则需提交模块声明信,以证明嵌入式模块的合规性。

(二)提交申请

  1. 选择本地代理:由于 IMDA 认证对申请主体有地域要求,外国企业若要在新加坡市场销售相关设备,必须指定新加坡本地代表(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提交申请。本地代表需熟悉 IMDA 认证的流程和要求,能协助企业完成申请材料的整理、提交以及与 IMDA 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申请过程顺利进行。

  2. 通过在线系统提交:企业需使用 IMDA 的 “电信设备注册系统(TERS)” 上传准备好的申请材料,并按照规定缴纳申请费。在上传材料过程中,需确保材料格式正确、内容完整,避免因材料问题导致申请被退回或延误审核。申请费的缴纳需按时完成,否则可能影响申请的受理进度。

(三)审核与发证

  1. 审核周期: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IMDA 的审核周期通常为 4–6 周。若企业有紧急上市需求,可申请加急审核,加急审核周期可缩短至 2-3 周,但需额外缴纳加急费用。企业在申请时可根据自身产品上市计划,合理选择审核方式。

  2. 证书颁发与合规标签加贴:当设备通过 IMDA 审核后,IMDA 将颁发认证证书。企业需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加贴合规标签,标签尺寸需严格按照 17mm×9mm 的要求制作,且必须包含经销商注册代码。合规标签是设备合法在新加坡市场销售和使用的重要凭证,加贴位置需醒目、易识别,便于监管部门检查和用户查看。

三、IMDA 认证关键注意事项

  1. 文件语言要求:所有提交给 IMDA 的测试报告与技术文件,都必须使用英文。这是因为英文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 IMDA 审核工作的主要语言,使用英文提交文件能确保审核人员准确理解文件内容,避免因语言障碍导致审核延误或误解。

  2. 本地代理选择:外国企业在选择新加坡本地代表时,需谨慎筛选。应选择具备丰富 IMDA 认证经验、专业能力强、信誉良好的本地代理机构或个人。优质的本地代理能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申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认证效率,降低认证风险。

  3. 标签规范:合规标签的设计和加贴必须严格遵循 IMDA 的要求,尺寸为 17mm×9mm,且包含经销商注册代码。标签的材质应耐用、不易磨损,确保在产品生命周期内清晰可辨。若标签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产品在新加坡市场无法正常销售,甚至面临处罚。

  4. 产品一致性:通过 IMDA 认证的产品,其实际生产销售的产品与申请认证时提交的技术文件、测试样品必须保持一致。若企业对产品进行设计变更、技术参数调整等,需及时向 IMDA 申请变更认证,重新进行相关测试和审核,确保变更后的产品仍符合 IMDA 标准。若擅自变更产品且未重新申请认证,一旦被 IMDA 发现,将面临证书撤销、产品召回等处罚,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信誉和经济效益。


获取报价

公司名称: *
您的姓名:*
您的手机:*
您的需求:*

*为了您 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 严格保密

信息提交成功

专业工程师将飞快联系您,为您提供合适 解决方案,期待与您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