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3-7842-0956

logo

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2025 年 8 月全球市场准入法规更新全景解读:安全、无线、能效与农食领域核心变化与应对建议

2025-09-02
195 作者:CST
在全球贸易一体化与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各国市场准入法规持续动态更新,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合规与市场布局。2025 年 8 月,中国、印度、韩国、巴西、泰国等主要经济体围绕安全合规、无线通信、能效标准、农食产品检疫四大核心领域发布多项新规,既强化了产品安全与环保要求,也对企业合规流程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将系统梳理本月关键法规更新要点,解析其影响,并提供针对性应对建议,助力企业精准把握全球市场准入新动态。

一、安全领域:储能电池、防护装备与化学品管控成重点

安全是全球市场准入的核心底线,本月多国针对高风险产品与化学品发布强制性标准或修订案,覆盖储能、防护用品、化妆品等领域,且部分新规已正式生效,企业需立即启动合规适配。

(一)中国:储能电池安全标准强制落地,覆盖多场景应用

2024 年 7 月 24 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联合发布的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二次锂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 ,于 2025 年 8 月 1 日正式生效。该标准作为电能存储领域的强制性安全规范,覆盖场景极为广泛,包括电信备用电源、中央应急照明与报警系统、固定式发动机启动电源、光伏配套储能、家庭能源系统(HESS)及并网 / 离网大容量储能等,基本涵盖当前主流储能应用领域。


在技术要求上,标准明确区分了锂电池与电池组的额定能量边界 —— 锂电池额定能量≥100kWh、电池组额定能量≤100kWh,并针对两类产品制定了专属安全要求与测试方法,重点聚焦电池热失控防护、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等核心风险点。需特别注意的是,该标准仅规范安全特性,不涉及性能与功能指标(如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等),企业需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基础上,额外匹配客户对产品性能的需求。


对企业而言,若产品涉及上述储能场景,需立即对照标准更新电池设计(如优化热管理系统、选用符合要求的电芯材料)、调整生产工艺,并完成第三方检测认证,避免因合规缺失影响中国市场准入。

(二)印度:光伏储能电池标准修正案明确执行节点

2025 年 8 月 11 日,印度标准局(BIS)发布IS 16270:2023《太阳能光伏应用的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 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第 1 号修正案实施指南,进一步细化光伏储能电池的合规要求。指南明确了两大关键时间节点:一是现有 BIS 持证人需自 2025 年 12 月 8 日起全面执行新标准;二是企业承诺其 “系列型号产品” 均需符合新规,避免仅核心型号合规而衍生型号不合规的情况。


该修正案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印度光伏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应对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电池起火、性能衰减等风险。对已进入印度市场的光伏电池企业,需在 2025 年 12 月前完成现有产品的标准符合性验证,更新 BIS 认证文件;对计划进入印度市场的企业,需直接按照修正案要求设计产品,缩短认证周期。

(三)韩国:运动头盔安全标准纠偏,2026 年 2 月生效

2025 年 8 月 1 日,韩国技术和标准局(KATS)发布《关于实施安全确认的家庭用品安全标准的通知》修正案,针对运动头盔的安全标准进行关键修订。此次修订并非新增要求,而是纠正此前对标准部分条款的解释偏差,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明确 “专业术语定义”(如 “冲击吸收性能”“系带强度” 等关键指标的界定);二是规范 “型号划分规则”(避免企业因型号分类模糊导致的合规漏洞);三是细化 “标签要求”(如安全认证标识的位置、字体大小等)。


修正案将于 2026 年 2 月 1 日正式实施,留给企业的准备周期约 6 个月。运动头盔生产企业需提前对照修订后的术语与型号规则,调整产品设计文档与标签模板,并确保测试方法与新标准的解释一致,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产品认证失败。

(四)澳大利亚:防晒产品化学品分级管控,评议期持续至 10 月

2025 年 8 月 21 日,澳大利亚通报《毒物标准》修订案,聚焦治疗性与化妆品类防晒产品的化学品安全管控。此次修订针对水杨酸辛酯、氧苯酮、二苯甲酮三种常见防晒成分,实施 “分级限制” 策略:一是明确三种物质在防晒产品中的最高浓度上限;二是根据使用部位(如面部、身体)和消费者年龄(如婴幼儿、成人)设置差异化限制;三是要求产品标签标注成分浓度及适用人群范围。


修订案目前处于公众评议阶段,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10 月 5 日。防晒产品出口企业可利用评议期反馈技术意见,同时需提前评估成分替代方案(如若氧苯酮限制趋严,可考虑采用氧化锌、二氧化钛等物理防晒成分),确保产品在新规生效后快速符合要求。

二、无线通信领域:信号阻断器、设备认证流程双更新

无线通信产品因涉及频谱资源使用与公共通信安全,一直是各国监管重点。本月巴西、印度尼西亚分别针对无线电通信信号阻断器、电信设备认证流程发布新规,直接影响相关产品的技术设计与认证效率。

(一)巴西:无人机信号阻断器频率范围明确,8 月 1 日生效

2025 年 8 月 1 日,巴西联邦电信机构(ANATEL)颁布第 9207 号法案,修订此前关于无线电通信信号阻断器(BSR)的技术与操作要求。法案核心修订内容是限定 BSR 设备的工作频率子带,仅允许在以下 7 个频段内运行,以避免干扰正常通信信号:


  1. 433 MHz - 435 MHz;

  2. 902 MHz - 928 MHz;

  3. 1166 MHz - 1186 MHz;

  4. 1217 MHz - 1237 MHz;

  5. 1565 MHz - 1585 MHz;

  6. 2400 MHz - 2483.5 MHz;

  7. 5150 MHz - 5850 MHz(NR 频段)。


该法案已于发布当日生效,主要针对用于 “阻止无人机控制与操作” 的 BSR 设备(如机场、政府机关等场景的反无人机设备)。生产企业需立即调整设备的频率设计,确保仅在指定频段内工作,并向 ANATEL 申请更新产品认证,未符合要求的设备将被禁止在巴西市场销售或使用。

(二)印度尼西亚:电信设备认证新增 “符合性声明” 强制要求

印度尼西亚通信和数字事务部(Komdigi)下属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局,于 2025 年 8 月发布2025 年第 3 号通函,变更电信设备技术标准符合性声明的格式与提交要求。新规明确:“符合性声明” 成为认证申请的强制性附加评估文件,企业需按照通函规定的新格式填写,证明产品符合印尼电信技术标准(如无线电频率、电磁兼容等要求)。


通函的核心目标是 “提升认证评估效率”—— 通过标准化符合性声明内容,减少审核过程中的信息补正次数。需特别注意的是,2025 年 8 月 1 日之后提交的所有电信设备认证申请,必须使用新版声明格式,否则申请将直接被拒绝。企业需尽快熟悉新格式要求,梳理产品技术参数,确保声明内容与测试报告一致,避免延误认证进度。

三、能效领域:泰国、印度聚焦家电能效测试与标签管理

全球 “双碳” 目标推动下,能效标准成为各国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月泰国、印度分别针对家用热水器、能效标签经销商管理发布新规,进一步强化能效管控的精细化程度。

(一)泰国:多功能即热式电热水器能效测试标准实施

2025 年 7 月 22 日,泰国工业标准协会(TISI)发布公告,正式制定TIS 63159-2 (1)《家用即热式电热水器 - 性能测量方法 - 第 2-1 部分:多功能即热式电热水器》 ,并于 7 月 23 日生效。该标准专门针对 “额定功率>2kW 的多功能即热式电热水器”(如兼具供暖、热水供应功能的设备),参考国际标准 IEC 63159-1:2021 制定,内容涵盖:


  • 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明确 “多功能” 的界定标准);

  • 一般测试条件(如环境温度、水源压力等);

  • 能源效率测试方法(如热效率计算、待机功耗测量);

  • 性能测试要求(如出水温度稳定性、水温调节精度)。


对出口泰国的热水器企业,需按照该标准更新产品测试方案,委托 TISI 认可的实验室完成能效检测,并在产品铭牌标注符合 TIS 标准的能效信息,否则将无法通过泰国市场准入审核。

(二)印度:能效标签经销商名单需每年更新,4 月 30 日前完成

2025 年 7 月 30 日,印度能效局(BEE)发布通知,强化对 “能效标签产品” 的供应链管理。通知要求:获得 BEE S&L 证书(能效标准与标签证书)的制造商或持证人,需每年 4 月 30 日前更新授权分销商 / 经销商 / 零售商名单,且必须使用 BEE 规定的统一格式提交。


此举旨在确保能效标签产品的全链条可追溯,避免非授权渠道销售不符合能效标准的产品。企业需建立经销商信息动态管理机制,提前在每年第一季度梳理更新名单,确保按时提交,否则可能面临 BEE 证书暂停或市场监管处罚。

四、农食产品领域:日本、澳大利亚强化进口检疫,尼加拉瓜聚焦种子监管

农食产品因涉及生物安全与公众健康,各国准入要求严格且频繁更新。本月日本、澳大利亚、尼加拉瓜针对农药残留、进口检疫、种子监管发布新规,对中国农食产品出口构成直接影响。

(一)日本:多抗霉素复合物农残限量 “加严”,无清单商品零容忍

2025 年 7 月 23 日,日本通过 WTO 发布G/SPS/N/JPN/1339/Add.1 补遗通报,对 “多抗霉素复合物” 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提出更严格要求。此前,日本对未列入农残限量清单的商品,统一适用 0.01ppm 的 “默认限量”;此次修订后,若多抗霉素复合物被认定为 “抗生素或化学合成抗菌物质”,则不再适用默认限量,而是执行 “食品中不得含有” 的零容忍标准


多抗霉素复合物常用于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病害防治,中国相关出口企业需立即排查生产环节是否使用该类农药,若使用需严格控制残留量(尤其针对未列入日本限量清单的产品),或改用日本允许的替代农药,避免因农残超标导致产品被扣留或退运。

(二)澳大利亚:中国鲜枣进口新增 “许可证 + 产区合规” 要求

2025 年 7 月 22 日,澳大利亚通过 WTO 发布G/SPS/N/AUS/617 通报,明确中国鲜枣的进口检疫要求,核心条款包括:


  1. 进口许可证前置:进口商需在进口前向澳大利亚农业、渔业和林业部(DAFF)申请进口许可证,未获证商品不得入境;

  2. 产区合规性要求:鲜枣必须来自中国 “合规商业产区”(需经 DAFF 认可),禁止从非合规产区进口;

  3. 针对性检疫措施:针对东方果蝇等潜在有害生物,要求鲜枣来自 “非疫区”,或实施低温处理(如特定温度下储存一定时长)等除害处理。


中国鲜枣出口企业需尽快向 DAFF 申请合规产区认定,指导种植基地建立标准化生产与检疫体系,并提前办理进口许可证,确保产品符合澳大利亚生物安全要求。

(三)尼加拉瓜:中国萝卜、西瓜种子监管新规待细化

2025 年 8 月,尼加拉瓜通过 WTO 通报中国原产萝卜种子和西瓜种子的进口监管要求(具体条款待官方进一步细化),预计将涉及种子检疫证书、病虫害检测、品种登记等内容。中国种子出口企业需密切关注尼加拉瓜官方后续发布的细则,提前准备种子检测报告与检疫证书,确保符合当地品种与生物安全要求。

五、企业合规应对建议

面对 8 月全球市场准入法规的密集更新,企业需从 “主动跟踪、精准适配、长效管理” 三方面入手,降低合规风险:


  1. 建立法规动态跟踪机制:针对目标市场(如中国、印度、巴西等),通过官方渠道(如 SAC、BIS、ANATEL 官网)或专业合规机构,实时获取法规更新信息,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合规遗漏;

  2. 优先适配生效 / 临近生效新规:对已生效的法规(如中国 GB 44240-2024、巴西 BSR 法案),立即启动产品设计调整与认证更新;对 2025 年底 / 2026 年初生效的法规(如印度 IS 16270 修正案、韩国运动头盔标准),制定分阶段合规计划,预留测试与认证时间;

  3. 强化供应链与文档管理:在能效、农食领域,需同步管理经销商名单、产区合规性、农药使用记录等信息,确保全链条符合要求;同时规范认证文档(如印尼电信设备符合性声明、澳大利亚鲜枣进口许可证),避免因文档不合规被拒绝。


全球市场准入法规的更新既是挑战,也是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契机。通过及时合规适配,企业不仅能规避市场准入风险,更能凭借高标准产品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获取报价

公司名称: *
您的姓名:*
您的手机:*
您的需求:*

*为了您 的权益,您的信息将被 严格保密

信息提交成功

专业工程师将飞快联系您,为您提供合适 解决方案,期待与您相遇~